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方式
东莞律师,东莞律师网,东莞刑事律师
  首 页  律师简介  律师风采  法律常识  诉讼指南  刑事专栏  民事专栏  经典案例   律师手记  在线咨询   服务范围  联系我们
刑辩技巧 | 走私贩毒 | 盗劫诈骗 | 贪污贿赂 | 绑架伤害 | 抢劫抢夺 | 敲诈勒索 | 行政诉讼 | 遗产继承 | 知识产权 | 经济合同 | 劳资工伤 | 交通事故 | 婚姻家庭
东莞律师
盗劫诈骗 当前位置:首页 >> 盗劫诈骗

金融诈骗罪与一般诈骗罪的区别

来源:东莞律师 发布时间:2020-04-28 浏览次数:709

    金融诈骗罪中的“诈骗”与侵犯财产罪中的“诈骗”并不完全等义。
    在刑法未明确划定“以非法据有为目的”的其他金融犯罪中,法条使用了“进行……诈骗流动”一语。如刑法第194条划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流动,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195、196条也有类似划定。有的人据此以为,所谓“进行……诈骗流动”,就是进行以非法据有为目的的骗取财物流动。(注:2000年中国刑法学年会上有的学者发表的观点。)笔者以为,这种理解欠妥。在侵犯财产罪中,由于犯罪者的主观目的是骗取财物,所以我们应该将“诈骗”理解为具有非法据有的目的。但这种理解并不绝对合用于金融诈骗罪中。如刑法第192条划定:“以非法据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第193划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据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假如我们以为金融诈骗罪中“诈骗”一词已包含有非法据有的目的,这两个法条只要简化为“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和“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即可,无须再累赘地加上“以非法据有为目的”的限制语。正由于并非所有的金融诈骗行为都具有非法据有的目的,所以刑法才在有的条文中加上了“以非法据有为目的”或“骗取财物”等限制语。再如刑法对并非必定具有据有目的骗守信用证行为也作为“诈骗”看待。所以笔者以为,我国刑法中金融诈骗罪中的“诈骗”包括骗取财物型诈骗和虚假陈述型欺诈两种情形。对于无非法据有目的的金融欺诈行为使用“诈骗”一词就不够切当。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刑法中关于“诈欺取财罪”和“诈欺得利罪”罪名的划定也可说明这一点。因此,宜将金融诈骗罪改为金融诈欺罪。
金融诈骗犯罪是近年来发生在我国金融领域中的一种新兴犯罪流动。因为我国刑法划定较为原则和概括,目前又无详细而详尽的司法解释,司法实践在此类犯罪的认定和处理上常发生难题和迷惑。特别在犯罪目的的熟悉上存在较大的不合,从而影响到对这类犯罪的惩处。本文拟对金融诈骗罪的主观内容作一分析,以求教于大家。

一、“以非法据有为目的”在金融诈骗罪构成要件中的地位

    我国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五节“金融诈骗罪”共包括8个详细金融诈骗犯罪,只有第192条的集资诈骗罪和第193条的贷款诈骗罪分别划定了“以非法据有为目的”为该两罪的构成要件,而其余6个详细金融诈骗罪即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均未划定“以非法据有为目的”作为构成要件。那么,是否这6个金融诈骗罪的构成在主观上不需要具备“以非法据有为目的”的要件呢?对此,学界和实务部分基本上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为肯定说或必要说,以为这6个罪无一例外埠都是以非法据有为目的作为主观要件的。理由是:(一)金融诈骗罪是从普通诈骗罪中派生出来的,既然普通诈骗罪是以非法据有为目的作为主观要件的,理所当然,它们也不能例外。(二)集资诈骗、贷款诈骗罪之所以划定了“以非法据有为目的”,是为了与其他非法集资行为、非法骗贷行为划清界限,需要将非法据有为目的明文加以划定。而其余诈骗罪一般对非法据有不作划定,是由于“不言自明”的,对这些犯罪,条文都使用了“诈骗流动”一词,表明了要求有非法据有的目的。(注:陈兴良:《金融诈骗罪主观目的的认定》,《刑事司法指南》2000年第1辑,法律出版社2000年3月版,第16页;孙军工主编:《金融诈骗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页;马克昌:《金融诈骗罪的若干题目》,2000年中国刑法学研究会论文。)

    第二种观点为否定说或不要说,以为这些金融诈骗罪的构成无须有非法据有目的。理由是:(一)遵循立法原意的要求。我国刑法在第192条和第193条写明了“以非法据有为目的”,而在其他金融诈骗罪条文中未写明“以非法据有为目的”,这并不是立法的疏漏。相反清晰地表明了立法者的本意是否定其他金融诈骗罪要以非法据有为目的作为各该罪的构成要件。金融诈骗罪固然是从普通诈骗罪中分离出来的,但是刑法将其归入“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一章中,表明了金融诈骗罪的主要客体是金融秩序,而不是侵犯财产,只要行为人的行为破坏了金融秩序,即使不具有非法据有的目的,仍构成金融诈骗罪。(二)打击犯罪的需要。不以非法据有为目的的金融诈骗犯罪,虽没有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但这种行为对国家的金融治理秩序有着非常严峻的危害,对这种行为不以犯罪论处,是不利于维护国家的正常金融秩序的。(注:罗欣:《关于金融诈骗罪的两个题目》,载《法律研究》2000年第9期。)

上一篇: 东莞律师-清溪打掉一盗窃汽车团伙
下一篇: 东莞男子假订货实骗财 接收了一半货物便逃跑
东莞律师,东莞刑事律师,东莞律师网 东莞律师,东莞刑事律师,东莞律师网 钟华军律师,广东鹏日律师事务所主任,广东省律师协会第八届刑事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律师协会第八届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律师协会第八届维护律师执业合法权益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律师协会第十届未成年人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律师协会第十一届职务犯罪辩护委员会委员、东莞市律师协会第四届刑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东莞市律师协会第五届刑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东莞市律师协会第五届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委员、东莞市律师协会第六届刑事专业委员会委员、东莞市律师协会第六届公益法律服务工作委员会委员、东莞市总工会法律顾问、东莞市普法讲师团成员、东莞市律师协会律师调解中心调解员、东莞市律师协会青年律师公益服务团成员
【业务范围】 ▲ 担任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常年或专项法律顾问;
▲ 代理各类民事,经济纠纷调解、仲裁或诉;办理律师见证;
▲ 代理工伤,劳动纠纷,交通事故,婚姻,医疗纠纷等法律事务;
▲ 为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为刑事被告人辩护;
▲ 接受自诉案件自诉人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 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提供法律咨询,代写诉讼文书;
▲ 代理催收贷款,代理各类房地产事务等非诉讼法律事务。
友情链接
东莞律师| 东莞律师| 法律咨询| 中山律师咨询|
| 东莞律师 | 加入收藏 | 联系方式 | 律师简介 | 服务范围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7-2025 dgsl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东莞市律师网 版权所有 本网由钟华军律师主办
联系人:钟华军律师 13724578588 咨询电话:0769-22461866 传真:0769-22461866 E-mail:zhonghuajun0202@163.com.cn
地址:东莞市东城西路181号金澳大厦六楼C区(市检察、中级法院旁)
粤ICP备09151403号
广东鹏日律师事务所|东莞律师|东莞律师网|东莞市律师网|东莞刑事律师|东莞民事律师
关闭
客服中心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钟华军律师
展开客服